目前分類:佛學常識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             images (22)

生活的佛教(一)~四威儀可以規範行為

 

 
  佛門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,皆不出行、住、坐、臥四者,所謂行如風、立如松、坐如鐘、臥如弓,此四威儀,正是行者日常舉止所應遵循的儀則。

  「威」以德顯,由嚴持戒行,眾德威嚴,有威可畏,故非強橫勢力之威。「儀」以行表,由動靜合宜,舉止安詳,故有儀可敬,非虛偽詐現之儀。具足威儀,謹慎莊重,自然令人望之生敬,渴仰欽羨,故以威儀細行,即能化導眾生,令入佛道。

【四威儀】 
行如風
  修道之人,舉止動步,安詳徐行,猶如清風徐拂。行進時,兩眼平視,不左窺右瞄,不向外攀緣;移步時,勿踏蟲蟻,勿倉倉惶惶,或令鞋履拖拉出聲;當收攝身心,舉止動步,心存正念,一切時中,定慧等持,如法而行。

立如松
  站立之時,頭頸不偏不倚,身軀挺直,安穩而立,猶如蒼松,不可輕率、歪斜或抖動;當心存正念,隨所住處,常念供養三寶、讚歎經法,繫心在道,思惟經義,如法而立。

坐如鐘
  跏趺宴坐時,應攝心專注,身心安穩不動,猶如大鐘。古德云:「身要放鬆,不得隨便;心要專注,不得緊張。」切勿前傾、後仰或左右歪斜;當端肅威儀,息緣絕慮,觀照自心,諦觀實相,如法而坐。

臥如弓
  修道之人,非時不臥;為調攝身心,若睡眠時,當右脅而臥,以右手曲肱為枕,左手平舒於腿,雙腿微弓,兩足相疊,名為吉祥臥,亦名獅子臥法。右脅而臥,於諸臥姿中,最為有益,能令身得安穩,心不動亂。律云:「仰臥,是修羅臥;覆臥,是餓鬼臥;左脅臥,是貪欲人臥。」是故修道人不仰臥、不覆臥、不左脅臥,應右脅而臥,保持正念,心無昏亂,如法而臥。

 

【結論】 

  具足威儀,身端行正,非僅限於佛門之行者,而是人人應具備之禮儀。我國素稱「禮義之邦」,即是由於尊崇禮義、注重威儀之故。古德云:「行亦禪、坐亦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。」佛陀時常教誡弟子,形儀必須端嚴肅整,內檢其心,外束其身,無論動靜舉止,皆如法如律,如佛所教。 

  古德言:「威儀乃無言之教,堪發有情之信。」行住坐臥具足威儀,不僅身心得以寂靜,亦可感化眾生,如舍利弗見馬勝比丘威儀庠序,因而深生恭敬、歡喜,歸信佛法
。為佛弟子,於舉止言談、行住坐臥,若能具足威儀細行,以此身體力行,不僅能表顯個人風範,更是落實佛法自利利他的實際教化。

 

【註解】 

  《佛本行集經.卷四十七.舍利目連因緣品》(《大正藏》,第三冊,頁八七三下)。

中天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images  

 

北傳《摩訶僧祇律》

世尊偈言:

 利衰及毀譽  稱譏若苦樂
     八法常相尋  往復若迴轉
     八法不牢固  磨滅變化法
     所謂聖弟子  執照無常鏡
     諦觀世八法  俄頃不暫停
     於四樂利中  未嘗有傾動
     若遭毀譏謗  憂慼不經心
     若離世八法  是名智慧士
     能出欲河流  度脫生死海
 

阿底峽尊者:

縱然具備智慧超群、戒律清淨、講經説法、觀修境界等等功德,如果没有捨棄世間八法,一切所為也只能成為現世的生計。(世間八法-得、失、毁、譽、稱、譏、苦樂)

 

宋代大文豪蘇東坡,天縱英明,才華洋溢,

堪稱中國文壇史上的奇葩,他有一個相交甚篤的方外知音

「佛印禪師」,平時二人在佛學及文學上總不忘相互切磋,

但也喜歡相互吐嘈,而且多次老是讓佛印禪師佔了上風,

蘇東坡心裡老大不是滋味,所以百般費心,想讓佛印糗一次。

 後來蘇東坡在禪修上有了功夫,某日出定後,欲抒發其禪修心得,

便喜孜孜地寫了一首詩:「稽首天中天,毫光照大千,八風吹不動,端坐紫金蓮。」

他立刻命書僮過江,將此詩送給佛印禪師觀覽,好炫耀一下自己的禪定功夫。

 沒想到佛印禪師看過後,竟莞爾一笑,便順手拈來一枝紅筆,在蘇東坡的詩上寫了兩個斗大的字:「放屁」,然後再交給書僮帶回去。

 蘇東坡本以為佛印會羨慕他的禪定成就,會給他諸多的讚美。豈料回信中竟是這斗大的兩個紅字:「放屁」,不由得火冒三丈,破口大罵:「豈有此理!這個佛印實在是欺人太甚,何必罵人呢?真是的!我非立刻過江與他理論不可!」

 誰知佛印禪師早已大門深鎖,出遊去了,只在門板上貼了一幅對聯,上面寫道:「八風吹不動,一屁打過江。」

 蘇東坡看到後不禁面紅耳赤,慚愧不已,自嘆修行還是遠不如佛印矣!

 以上算是相當經典且膾炙人口的公案,其中提到的「八風」,就是本篇經文中世尊所提及的「世間八法」,這八法就是以下八種世間常見的榮辱毀譽:

 一、稱:每逢有人「稱讚」我們的時候,總不免令我們感到開心。

 

二、譏:每當有人「責備」、「譏笑」、「羞辱」我們的時候,我們會感到難堪。

 

三、毀:當有人說我們的壞話時,一旦讓我們知道了,會令我們憤怒。

 

四、譽:當我們得到「功名利祿」或「眾人的喝采與掌聲」時,我們會覺得很得意。

 

五、利:當我們事事順利,我們心情就會愉悅。

 

六、衰:當我們倒楣或諸事不順時,我們會感到頹喪。

 

七、苦:當我們罹患重病、無常打擊、或有心事煩惱時,會認為人間充滿苦難。

 

八、樂:當我們享受五欲,身心適意時,總認為人間充滿歡樂。

 本經文的重點是世尊闡明世間八法不脫「無常」、「苦」、「無我」,既然世間的榮華富貴、愛恨情仇、貧賤衰敗、是非恩怨….,本質上都是無常、無我,而且轉眼成空,那麼我們的心就應該學習「放下」,不要那麼在意及執取這些虛幻不實的東西,情緒也不應跟隨著外境的轉變與順逆而波動與起舞

 

 

 

中天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